黑与白的自然交响乐 |
时间:2025-6-21 21:52:41,点击:0 |
王国维先生在评价古代诗词艺术时曾提出过“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类法。在我看来,很多艺术领域都存在这两种境界,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绘画。“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艺术家的绘画往往属于个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表达。在一个艺术家的画中我们能窥探出他内心世界的微妙涟漪,透过画面也可以看到作者在创作时情绪的波动起伏。
在2015年之前,我接触到王华明先生的很多绘画作品,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河的无比热爱。一幅幅抽象风景,色彩纯净,线条激情澎湃,仿佛他对万物生命有诉说不完的爱。老屋、晨雾、河套平原,山野之恋,斑驳之秋……这一切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在他眼中竟是诗情画意,描绘不尽。我想真的是由于王华明先生对现实生活的赤诚热爱,才将富有生命力的绘画形象带入进他的作品中,感染了和感染着无数人,这正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
在2016年3月,中国北方春寒料峭,王华明先生只身赶往吉林松花湖进行有史以来个人迁移距离最远的系列行动式绘画创作活动。当我看到一幅幅冰与水、黑与白的山水画作时,不由得震惊不已。首先为画家的不屈不挠的勇气震惊,他已跨越千山万水去追寻冬天的脚步。随着春的来临,画家一路北上,这一切支撑他的只有一个兴奋的梦想,就是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方式去迎接冬奥,去庆祝中国申请冬奥的成功。在欣赏王华明先生最新的作品时,我突然发现在黑与白交织着的自然交响乐中,画家不再像以往那样强烈地带入主观情感,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旁观者心态欣赏冰雪之上的水墨变幻。任由自然肆意涂抹,仿佛月球上的山谷、地球上的雨林,画面中所有的踪迹都寻找不到创作者的情绪波澜,这正是艺术家超然物外,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状态。
很多艺术家都难以舍弃对纸墨画布的眷念,而王华明先生真正做到了放下,放下传统的思想,放下物质的枷锁。他迎着冬风,就着寒冷,用孤独的意念在野外忘我创作,作品不是献给美术馆,也不是献给某一个人,而是献给大自然。(本文写于2016年3月)
|
上一篇: 雪地上的现代“仓颉” |
下一篇: 观戴士和油画作品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