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上的现代“仓颉” |
时间:2025-6-22 10:00:51,点击:0 |
《周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文字还未诞生之时,人们已经通过自己的智慧在天地之间留下了人类特有的符号和印记。王华明先生最近的《雪地符号》系列行为艺术作品,正是表现了人类文字文明之外的本真之形。当祖先们还未学会用文字交流时,他们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刻画于陶器表面或大地之上,我们现在通过美术史看到的一串串难懂的符号正是那时人类持有的最初的艺术萌芽。 王华明先生此次东北之行,冒着未知的危险来到罕无人烟的雪地进行创作,他想向世人传达他对天地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最新思考。虽然文字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但人类至此也渐渐失去了最初那份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今天的世界各国头顶天空雾霾重重,脚下大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这一切都源自人类背离本真的盲目自信。以文字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使整个人类迈向了温室效应和核战风险。王华明先生有感于此才一路北上,追寻自然的踪迹来到东北。 图1 王华明 《雪地符号》之一
在狞厉的西伯利亚寒风中,他埋头创作出一幅幅似文字又非文字的的符号作品。如果非要用现有的文字眼光去解读这些作品,发现是非常晦涩难懂的。而当我们换做绘画的眼光去审视时,却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流露着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在这其中,如藤蔓般蜿蜒曲线是他对自然江河的赞美;如圆盘般的弧线是他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如刀痕般的直线是他对乱砍乱伐、环境破坏的愤怒;如枯草堆般的交错横线是他对人们向土地资源过分攫取的强烈谴责;如血液喷溅般的点状重叠墨迹则是他个人向人类社会发出的最后呐喊。所有的作品都表达出了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超然物外回归天真的理想情怀;所有的作品都彰显出一个艺术家对社会所担负的强烈责任感;所有的作品都透露出一个艺术家既无奈又不愿放弃的矛盾心理;所有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品味和深入思考。
王华明先生通过《雪地符号》系列作品是要警醒世人,发出一个艺术家对保护环境的看法和倡议。住在钢筋混凝土围城里的人们,是否应该停下追求物质繁华的步伐,跟随王华明这位艺术家一路留下的符号,去领略和发现大自然的美,从更长远的目光规划我们的发展之路。正如王华明先生所说那样:文字应该用来记录人类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成为我们后悔时刻下的墓志铭。(注:本文写于2016年3月) |
上一篇: 评王华明装置艺术《生命之网》 |
下一篇: 黑与白的自然交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