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术馆”之波浪谷 |
时间:2025-6-25 11:07:20,点击:0 |
有人说从第一块石器诞生之日起,艺术便产生了。虽然这种说法颇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起源的年代非常久远,而且一开始艺术与人们的生存生活密不可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艺术本身。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开始变成权贵们的特权,宗教的专属品。近代以后,艺术又进入大雅之堂,走进了一个个卢浮宫似的冰冷的殿堂之中,从此远离了普通人的视线。而艺术家及艺术评论家又对艺术讳莫如深,仿佛他们与大众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一切皆因一堵有形之墙。
10月3日至4日,艺术家王华明来到了陕北靖边有着“亿万年沧桑的指纹”之称的波浪谷,在这里他举办了他“自然美术馆”的第二期个人展。像在响沙湾一样,他依然是以天为穹窿,以地为展台,不设任何屏障,所有人都可以进出自如。他让自己的作品在天地之间自由展示,让艺术回归自然,没有任何复杂的设计,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闯入游人的视线之中。波浪谷此时游人如织,而与美丽的风景相比,平躺在岩石之上的艺术作品更让旅行者眼前一亮。艺术就这样被看见了,没有高墙,没有围栏,没有刻意的宣传,艺术家开诚布公,游览者大饱眼福。这实在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次关于艺术策展的革命。 艺术家王华明一直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和践行者,他认为自己的艺术灵感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人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份子,人创造的艺术应该走向平凡,走向大众,走向开放,为天下的人民服务。
图4 王华明“自然美术馆”之波浪谷个人展 艺术家王华明的“自然美术馆”理念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不喜欢久居于室内进行创作,他渴望走到户外,走到山川湖海间进行写生创作。当然很多艺术家也喜欢如此,但关键点在于艺术家创作后对待个人艺术品展示方式的态度。王华明先生虽然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视若家珍,但他却不愿意让它们长年累月地悬挂于艺术馆中,因为他知道那样,更多的观众会排除在外,艺术馆的一墙之隔让多少人失去了解艺术的机会。正是基于此,艺术家王华明不辞劳苦,带着他最喜爱的艺术作品,跨越千山万水,挑战严寒酷暑,走进沙漠荒谷,献给任何一个偶遇的人。他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拆除所有艺术馆的高墙,用“自然美术馆”的全新理念来推动艺术往更广阔天地发展。 在结束波浪谷个人展活动之后,艺术家王华明并没有踏上归途,他依然在路上,在策划另一场“自然美术馆”的展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王华明先生正在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际行动打破有形之墙,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注:本文写于2018年10月) |
上一篇: 畅想·自然之道(二) |
下一篇: 畅想·自然之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