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狂想曲 |
时间:2025-6-25 13:15:38,点击:0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如果说沙硕代表着贫瘠,那么以沙漠为主题的艺术就像是绽放的沙漠之花,用艺术之绿色塑造出荒漠中绿洲之景,实际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透支了资源环境,让原本的绿地加剧荒漠化,寸草不生。鉴于对土地退化、耕地减少等环境问题的担忧,艺术家王华明以其独特的艺术家情怀和语境,演绎了一出着眼于天地之间生态文明的绿色狂想曲。 图1 王华明“绿色狂想曲”主题行为艺术 图2 王华明“绿色狂想曲”主题行为艺术 图3 王华明“绿色狂想曲”主题行为艺术 图4 王华明“绿色狂想曲”主题行为艺术 艺术家通过经纬线织成的绿色之网,覆盖到沙丘之上,以时空还原式的地景艺术作品,控诉了一些人只看重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毁灭环境的罪恶,并揭示了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错误。他计划通过艺术手段让沙硕再扮成绿洲,就好像让贫瘠的荒漠再冒出绿芽来。这是批判现实的艺术,更是充满着想象张力和些许浪漫主义的艺术理想。只见他时而以一己之力托举起绿网,站立其中;时而又用双手拉起网眼中绳索,艰难行进;又或是掀开所有绿网,展示下面裸露的沙丘,最后还背起大部分绳网,感受它们难以承受的重量。整个过程中,他仿佛不断在用肢体语言发问,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张绿网?绿网是在掩护沙丘?还是沙丘在支撑绿网?人与沙,沙与网,网与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像极了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中的矛盾性,总有人选择无视环境,乱砍乱伐,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爆发,而过去的绿色再难复原,只能后悔莫及。 艺术家王华明以其大胆创意,出人意料的艺术之举,再度以环保为题,关注现实,发人深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是短暂的生存还是永久的传承,这更是一个摆在世人面前的难题。艺术家王华明通过虚与实、真与假、近与远的思辨模式,完成了中国版的地景艺术。这个作品表现了中国艺术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中国当代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也是当前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富有批判色彩的艺术作品之一。 |
上一篇: 评王华明行为艺术——“艺术与医术” |
下一篇: 畅想·自然之道(二) |